查看完整版本: 中國 FBC-1 殲轟-7 “飛豹” 殲擊轟炸機
頁: [1] 2

MightyDragon 發表於 2013-2-24 11:54 AM

中國 FBC-1 殲轟-7 “飛豹” 殲擊轟炸機


「飛豹」之名如雷貫耳但其真正名字為「殲轟-7」。「殲轟-7」和中國空軍另一廣乏使用的「爺爺級」舊機「殲-7」雖然只有一字不同,但關係和「F-5」及「F-35」一般幾乎全無相似之處  {:46:} 「飛豹」可是全長超過22公尺、能載彈六公噸半的可怕的進攻型武器!文中提及的「隱身飛豹」已經被「新飛豹」所取代,目標為加強機載量以強化對艦的能力。現時服役的超過一百五十架「飛豹」若掛滿反艦導彈,以其作戰半徑1650公里計算相信在獲得制空權的情況下東亞地區內無任何敵對艦隊可以在中國海岸周邊生存 {:3:}


來源:百度百科








殲轟-7“飛豹”是中國7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制的的全天候多用途殲擊轟炸機,由西安飛機制造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603所)共同研制。該機主要裝備海軍航空兵,是解放軍作戰飛機中耀眼的明星,早期稱為轟—7。目前該機的改型殲轟-7A已具備全天候的精確對地攻擊能力,而隨著解放軍近年對其的不斷改進,多種型號的飛豹變型機也不斷出現,大幅提升了飛豹戰力。

產品概述
在1998年第二屆珠海航展上,殲轟-7殲擊轟炸機首次公開亮相,並獲得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飛豹,在建國50周年大慶中剛剛裝備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殲轟-7飛過天安門,接受人民的檢閱,經過中國廣大科研人員艱苦努力,性能更先進、功能更全面的殲轟-7A列裝中國空軍,已經成為空軍遠程打擊又一只有力的鐵拳。

機名:FBC-1
綽號:飛豹
制造商: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72)
武備:23毫米雙管機炮殲轟-7“飛豹”  殲轟-7“飛豹”
PL-5空空導彈 C-801,C-802對艦導彈,最大載彈量6500千克
機身長:22.325米
最大飛行速度:1.6馬赫
最大飛行高度:15500米
機身高:6.575米
基本空重:14.5噸
最大起飛重量:28457千克
作戰半徑:1650千米 殲轟-7“飛豹”圖冊
殲轟-7“飛豹”圖冊(20張)翼展:12.705米
乘員:2
發動機:2 台WS9 秦嶺渦扇發動機

研制背景
1974年初,中國海軍在西沙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取得了擊沉擊傷敵四艘巡邏艇的戰績,但也暴露出缺乏海軍航空兵空中支援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海航裝備的殲擊機基本沒有對海攻擊能力,轟-5航程較近,又過于老舊不堪重任,因此適合海航使用的新型攻擊機成為迫切急需的機型。

在1975年的軍備發展會議上,軍方强烈要求三機部,現航空工業總公司,研制一種中程轟炸機以滿足未來的作戰需求。同時空軍的轟-5、轟-6速度太慢,無法適應現代高强度作戰的要求,而超音速的强-5航程又太短(1500千米),且載彈量僅有2000千克,因此空軍也迫切希望擁有兼有戰斗機和轟炸機性能的新型飛機。
國防科工委根據海空軍的要求,確定關于新殲擊轟炸機的戰术技术要求,隨即據此要求三機部用一個機型,裝備同種類武器和機載設備,分別滿足海空軍的需求。在計划中,海空軍的新殲轟除了作戰使用的武器和配備不同外,技术性能基本一致。

1976年6月,三機部下屬各單位的設計精英云集北京,被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出各自設計方案。沈陽飛機制造廠和南昌飛機制造廠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起先三機部傾向沈陽殲轟-8方案,該方案計划在殲-8的基礎上發展一種强調對地攻擊能力的輕型殲擊轟炸機。沈飛以米格-23MC為基礎,改殲-8機頭進氣為兩側進氣配置,采用新型大推力發動機,在犧牲升限和速度的前提下(由20000米、M2.0下降到15000米和M1.75),增大載彈量(由2200千克到4500千克),同時飛機的航程也提升至3000千米以上。

南昌廠的强-6型强擊機的設計思想則更加超前。從60年代到70年代這段時間,世界航空界非常流行可變翼技术的應用開發,這股潮流對中國航空業也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影響。在强-6的研發初期,部份科研人員建議在吸取米格-27,以及從越南戰爭獲得的F-111的精華,發展中國的下一代殲轟機。其實從60年代末開始,中國唯一具有攻擊機制造經驗的南昌飛機制造廠,在總設計師陸孝彭堅持下,吸收部份米格-23的設計經驗,已經開始設計單發雙座超音速强擊機,作為强-5和殲-6的共同后續機。南昌廠確定的强-6方案,采用懸臂式變后掠翼設計,機腹進氣,裝一具最大后推力為12200千克的渦扇-6渦扇發動機。從外形來看,强-6就像是F-16和米格-23的混合体。但計划采用的渦扇-6發動機出現了嚴重的技术瓶頸,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底子薄弱、技术力量不足,變后掠翼設計所帶來的焦點移動與飛機控制矛盾等各種問題無法解決。最終强-6項目中途夭折。  

這時,蘇聯已在我邊境附近部署了重兵,高密度大縱深的防空火力網已經建成,進攻威脅咄咄逼人。在這一嚴峻形勢下,終于在1977年11月,西安603所在統一內部爭議后,發表了第三個方案的初步設計:一種具有前線超音速低空突防能力的殲擊轟炸機。603所確定了傳統設計和線傳飛行控制技术相結合的路子,力圖使該設計達到更先進的水平。新殲轟的競爭進入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之后殲轟-7最終確認由西安的603所負責研制。據稱當時賦予該項目“70工程”代號。

之后,海空軍因為各自作戰對象不同及使用兵器不同,而對飛機座艙布局產生了爭論。海軍作戰目標為各種水面艦艇,飛行員根據機載電子設備操縱空艦導彈進行攻擊,希望采用類似美國剛服役不久的F-14的縱列雙座。而空軍因其主要面對是蘇聯地面部隊,希望搞便于兩名飛行員協同的並列雙座布局。而當時的航空工業不足以搞兩種座艙布局,雙方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這一爭論一下子占用了三年的寶貴時間。

進入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百業待興。軍隊建設也不得不為經濟建設讓路。多項新裝備研發計划被迫終止,包括殲-13,强-6等最重要的裝備發展項目下馬。同期的殲轟-7也落得個經費削減,進度放緩的地步。1982年英阿馬島一戰,阿根廷超軍旗攻擊機發射AM39“飛魚”導彈擊毀英國皇家海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這給中國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島戰爭后,中國海軍開始探討轟炸機、水面艦只、潛艇三位一体的聯合作戰模式。于是到了1982年11月,殲轟-7、殲-8全天候型計划再次全面啟動。到1983年初,603所先后完成了殲轟-7結構,强度和系統原理性實驗,同時轉入全面詳細設計階段。同時與殲轟-7相配套的新一代“鷹擊-8”(YJ8)空艦導彈的預研工作也正式開始。同年5月,國家撥專款更新603所的生產制造設備,以確保飛機的正常生產研制進度。603所在沒有原准機可供參照的情況下,提出了標准設計“20年不落后”的口號,主要負責人為陳一堅。在此后10年“飛豹”的研制過程中,仍經受了“三起三落”的嚴峻考驗。

當時,“飛豹”的研制經費只有一億美元,遠低于其他國家同等水平。最初限于條件,許多試驗都是在露天完成,使用手搖計算機和計算尺處理大量數據,繪圖過程完全依賴手工。最終確定的“飛豹”氣動外形如下:正常式串列雙座布局,常規半硬殼式蜂腰形機身,帶腹鰭。中等展弦比后掠式上單翼有前緣鋸齒,帶下反角,氣動扭轉外翼,翼根有填角。斜定軸全動式中下平尾,大后掠單垂尾。兩台渦輪風扇發動機並列裝在后機身內,進氣道位于機身兩側翼根處。
由于目前還不詳的原因,殲轟-7非常早的公開曝光,這與中國保密体制似乎不符。在88年的北京國際防衛展上,曾展示殲轟-7的模型。同時在香港《現代軍事》雜志上,603所長期刊登了“殲轟-7”廣告,相信資歷老點的愛好者都會記得。現在裝備部隊的殲轟-7,與88年的模型和廣告畫相比有許多不同之處。首先后座艙上設有一具超高頻通訊天線,垂直尾翼前緣也增加了長方形的電子戰天線,垂直尾翼的布局構型類似米格-23,木制垂尾頂端的水平擾流穩定片已不復見。

實物與模型的最明顯差別在于進氣道外形,原形機進氣道呈矩形,其后方有兩個類似米格的方形輔助進氣口,而模型進氣道略呈圓形,與AMX攻擊機或轟-6相近,並且沒有原形機上的輔助進氣口。不論實物或模型,都在主翼的襟翼外側帶有前緣鋸齒狀結構(Dog Teeth)和翼刀,可增强低速大攻角飛行時的操縱性和穩定性,阻延主翼失速發生。這種鋸齒狀設計多見于1960年和1970年代的戰斗機,例如幻影F-1和“幼獅”,符合發展時代背景,但在線傳操縱系統(FBW)問世已顯落后。而且翼刀和鋸齒都會極大增大雷達反射面積。現役的第三代戰斗機中只有JAS-39仍保留鋸齒結構。殲轟-7和殲-8II都隱約能看到米格系列的影子,体現了中國在蘇聯突然撤出后長時間都不能擺脫蘇式設計的慣性。

最為遺憾的是,“飛豹”的翼刀是在當時無法確認新的氣動布局和控制手段是否還需要翼刀輔助的情況下,為穩妥起見而加裝的。研制成功后,經過多年研究,確認該翼刀毫無用處,于是在后來的改進型中翼刀被取消。
總設計師陳一堅向劉華清同志介紹“飛豹”。劉華清后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對我軍80年代后成果豐碩的裝備科研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
動力瓶頸

綜上所述,“飛豹”的機体、氣動、火控系統均為中國自行研制。但其發動機渦扇-9則是進口貨,十几年過去了,直到最近仍未能徹底實現國產化,成為了殲轟-7的一大瓶頸。
  
在研制過程中,發動機一直是困擾整個進程的一個瓶頸。因為各種原因,斯貝發動機在“飛豹”研制之初極可能阻礙飛機批生產,影響部隊裝備。我方人員在1991年5月去英國羅羅公司探討超-7飛機動力選項之一RB-199發動機時,有關人員介紹了英國空軍退役的F- 4H飛機裝的斯貝發動機的有關事宜,表示通過檢修分別給出300、500、700d'時剩余壽命,我方認為可以考慮引進這些發動機。后這一計划被擱置,一度出現原已進口的斯貝發動機全部用盡,新生產的“飛豹”已無發動機可用的局面。1994年初空軍副司令員林虎建議:先裝前蘇聯米格-29飛機的RD-33發動機,以后再換裝由624所研制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該建議得到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的同意,后來因海軍和工業部門都認為行不通,由總參裝備部于1994年7月25日-27日在南苑空軍后勤部招待所開專家會討論“飛豹”飛機改裝中推發動機問題。

會上海軍、軍科院、國防大學的教授專家們都一至認為:“飛豹”飛機總重量噸位適當,雙人、雙發、中等展弦比、中等后掠角布局很好,作為能對地、對海、對空作戰,載彈量大,功能多的超音速殲擊轟炸機很適合未來實戰要求,要求盡快、盡早、盡量多生產這種裝備可靠性高、低空性能好的斯貝發動機的飛機。重新研制的中推周期可能要很長,所以實在行不通,此事也就作罷。關于過渡用前蘇聯米格-29的RD-33發動機問題,會上也說一下,主要是推力小不能保證飛機的性能,且改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改后的試驗工作也很多,需要重新進行定型試飛,僅此也就無法再多論證了。為了扭轉這種混亂局面,海軍和工業部門主管人員做了大量工作,最終領導上同意采購上述尚有剩余壽命的斯貝發動機,飛豹“換發”的風波就算平息了。

“飛豹”裝穩定、可靠性好的斯貝發動機,保證了9年1600架次定型試飛,以及后來到部隊試用並承擔“9910”任務都證明是成功的;堅持不換發的大方向已經並且將繼續證明是對的。總之,沒有成熟的發動機是不能換的。由于大方向定了,在飛機研制、生產不斷發展,急需更多發動機的時候,還是下決心購買了英國退役的“堪用”、“堪修”的斯貝發動機近80台,實際能使用的發動機55台,以應國產渦扇-9沒出來前的急需。國產渦扇-9是英國斯貝(SPEY)MK202發動機的國產衍生型,后者是英國皇家空軍F-4“鬼怪”式戰斗機的標准發動機。

MK202最大推力9,305公斤,推重比在6.5左右。當時中國希望將MK202作為標准發動機裝備,出資5億英鎊,于1975年12月13日與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簽約引進了該發動機生產專利。1976年3月,603所的中國紅旗機械廠負責開始試制該發動機。1979年7月25日第一台使用英國毛料制造的零組件、羅爾斯·羅伊斯外購件和附件的渦扇-9完成裝配。同年11月13日完成150小時持久試車,首批共制造4台。

1980年初,中國制造的兩台渦扇-9發動機和兩套部件,在英國高空台上作了高空性能、功能、再點火試驗和-40℃冷起動試驗,並對其5種零部件作了强度試驗考核。同年5月30日,中英雙方在考核試驗通過報告上簽字。至此紅旗廠成功的實現了第一步,用英國毛料成功試制出渦扇-9發動機。按計划,當時應該接著進行國產毛料試制,但由于當時國民經濟調整,使渦扇-9國產化進度拖后,1983年才取得初步進展。壓縮機葉片的鑄造技术到88年才得以突破。
進口斯貝發動機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80年代末對引進的某型庫存發動機開始裝機使用,此后每年根據生產任務陸續出庫,庫中存放時間達 10到20年之久 該批發動機在141950h的總工作時間內,共發生空中停車1台次,故其空中停車率為0.007‰ 目前所發生故障主要集中在附件上,如高壓停車開關、熱電偶、溫控放大器、催化點火器、微動開關等,這些有的是發動機大修時需同時返附件廠大修的附件,如溫控放大器。有的屬發動機大修時發現損壞或失效必須更換的附件,如催化點火器、熱電偶等。由此可見,加强附件的質量控制對避免此類故障發生尤為重要。另外,有一些故障是裝配不當或使用不當造成的,可以肯定,隨著批量化生產的實現,生產制造和裝配技术的日臻成熟和使用經驗的積累,此類故障也會逐漸減少。此外,有相當一部分故障比如漏燃油或滑油是由于密封件如波紋墊、石棉墊、膠圈等失效所導致,這類故障也對日常維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復性故障占全部故障總數的63.8%,偶發性故障占全部故障總數的36.2% 葉片故障占重復性故障為2%,主要是由進氣道鉚釘脫落和沙塵引起的 雖然在大部件(單元体)壽命控制維修体制下,某型發動機渦輪部件批准大修壽命為700h,即該型發動機的理論最長翻修壽命為700h,但由于采用“視情維修”方式,在經過全面檢測后,在確信發動機的安全、性能和質量狀況的前提下,可對發動機進行延長使用。因此,有些返修間隔時間超過700h是合理的,但延長使用的時間受到嚴格控制,該延長使用時間一般在100h以內。因此,主要考慮返修后使用壽命在800h以內的返修。該批某型發動機在整個2000h壽命周期內,總工作時間為141950h,共返廠修理341次,計算得到的該批發動機返修率為2.4‰,略高于一台成熟發動機的目標值(2‰)。

國產渦扇-9最大加力推力9305千克,最大軍用推力5557千克,中間狀態推力4692千克,最大連續推力4692千克,最大軍用耗油率0.684千克/千克/小時,最大加力耗油率2.0千克/千克/小時,推重比5.05,空氣流量92.5千克/秒,涵道比0.62,總增壓比20,渦輪前溫度1167攝氏度,直徑1093.32毫米,最大長度5205毫米(噴口全張開)。從數據來看,渦扇-9的推力固然無法與AL-31等先進發動機相比,但以當時的技术水平已經相裝備殲轟-7的中國國產秦嶺發動機  裝備殲轟-7的中國國產秦嶺發動機當不錯了。尤其耗油率則遠遠優于當時國內的渦噴發動機,使得殲轟-7的航程得到了保證。從彈程指數(載彈量與作戰半徑乘積),“飛豹”的彈程指數為3150t·km,”狂風“為3120t·km,F/A-18為2960t·km。但真正實現全面的國產化還未能實現,外電報道為此解放軍被迫從英國引進了一批早已封存多年的“斯貝”渦扇發動機。在2003年7月17日,國產化渦扇-9通過國產化工程技术鑒定,獲准投入批量生產。實現全國產的渦扇-9被命名為“秦嶺”。于是乎,渦扇-9發動機經過近30年奮斗,終于實現了完全國產化。
在其他方面,殲轟-7也遇到不少難題,但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后逐一獲得解決。例如試飛中原型機整個方向舵飛掉了,試飛員竟然將方向控制能力接近零的飛機飛了回來。為此修改了垂尾設計,又用回了米格機的垂尾尖頂設計。由于垂尾改變,一些天線也要重新布置。下圖為殲轟-7原型機起飛。請留意再下面的圖片,這就是《現代軍事》上“轟-7”的廣告畫,可以清楚的看到殲轟-7原型和批量型號的垂尾的區別。

結構特點  
殲轟-7飛機采用常規布局。采用中等展弦比后掠式上單翼,外翼帶氣動扭轉,翼根帶填角。斜定軸全動中下平尾,大后掠單垂尾,單腹鰭。兩側進氣,蜂腰形機身,兩台MK202渦輪風扇發動機並排于后機身內,可提供1万公斤的推力,三點式機身起落架,前起落架為后撐杆形式,主起落架為小輪距“外八字”搖臂式。
殲轟-7飛機長22.325米,翼展12.705米,停機高度6.575米,飛機最大起飛重量28 475千克,最大外掛重量6500千克,最大M數1.70,最大使用表速1210千米/小時,轉場航程3650~4000千米。殲轟-7的作戰半徑1650千米,是中國現役轟-5型飛機的兩倍。

在飛行控制、火控和武器系統方面,603所正確處理了對空攻擊、自衛與對地、海攻擊的關系,以對地、海攻擊為主;高空特性與低空特性的關系,以低空突防為主。並解決了一系列的重大技术關鍵,使殲轟-7飛機的綜合作戰能力大大提高。最終定型的殲轟-7,對比以往的空軍作戰飛機,具有很多優點。
作戰半徑大。作戰半徑可達1650千米。

攻擊威力强。前機身右下側處裝有一門23-3型23mm雙管炮,備彈200發。全機載彈量5000千克,具有裝備大重量、大口徑武器的能力。可掛能以多種姿態發射的空空導彈。

殲轟-7主要作戰使命是執行對地、海攻擊任務,具有一定的殲擊護航能力。該機可用于攻擊敵戰役縱深目標;攻擊交通樞紐、前沿重要海、空軍基地、灘頭陣地、兵力集結點等戰場目標;孤立戰場、支持、支援地面和海上作戰,以及執行遠程截擊對敵大中型水面艦艇等攻擊任務。

殲轟-7最重要的武器是C-801K/803反艦導彈,最多可帶4枚。兩個翼尖掛架可掛霹靂-5近距空空導彈。殲轟-7也是解放軍中少有的帶有翼尖掛架的飛機。

中低空飛行特性好。603所在國內首創性的采用了線傳飛行控制系統,盡管是模擬式線傳,但仍具重大意義。殲轟-7設計中,還針對中低空飛行的結構抗疲勞設計和乘員乘座品質進行了專門設計,使飛機具有良好的中低空飛行安全性。

機身布局殲轟-7“飛豹”為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兩側進氣,矩形進氣口,后方2個方形輔助進氣口,進氣道與機身之間設有適量的附面層隔道,進氣口前緣裝有隔流板和前罩角。蜂腰形機身,前段主要包括有空速管雷達天線罩、前設備艙、氣密乘員艙、前起落架艙和設備艙;中段主要是中央翼與機身對接區,包括油箱艙、主起落架艙;后段主要是發動機艙,為裝拆發動機方便,在機身腹部開設了艙門。后機身下部有單片式復合材料大腹鰭。后機身上下表面各裝有兩塊開度分別為35°和45°的減速板,初期機体壽命4000小時。

機翼
殲轟-7“飛豹”機翼為常規半硬殼式結構懸臂式復合兩段式后掠上單翼,翼型ⅡAⅡH—C9C,3.22中等展弦比,安裝角1°,有明顯下反角(7°),外翼有前緣鋸齒並帶氣動扭轉,根部有大后掠的填角,前緣后掠角47.5°,機翼后緣內側裝有單縫式襟翼,外側裝有副翼,在展向位置有一翼刀;帶翼梢掛梁。斜定軸全動式中下平尾,后掠角55°,面積9.95平方米;大后掠單垂尾較高,后掠角45°,面積8.9平方米。

起落架
殲轟-7“飛豹”的起落架為可收放式前三點式液壓式雙輪起落架,前起落架為后撐杆支柱式,配2個560×210的無內胎機輪,向后收入機身,主起落架為小輪距“外八字”搖臂式,左右各裝2個800×210機輪,向內收入機身,主起落架支柱兼作冷氣系統的冷氣瓶。采用電子防滑剎車系統。

座艙
殲轟-7“飛豹”的座艙為串列式雙人全密封座艙,有框式風檔,前下視界13.5°,座艙蓋采用雙蓋向后折翻式,正常開啟角度為45°,應急投放角為48°。前座為飛行員,后座為領航員兼武器操作員。后座椅較高,可升降;裝2台HTY—2C型零零雙座指令程序彈射座椅,彈射速度范圍0—1000公里/小時,彈射高度范圍0—21000米;座椅頭靠和背部有防彈鋼板,座艙和機身油箱下部有防彈復合裝甲。采用紅光照明。

機載系統
1.環控系統:YX—4型供氧系統、高壓除水升壓環控系統。
2.液壓系統:由主系統、助力系統和應急系統組成。
3.電源系統:包括電源和輸配電網。主電源為交流電源系統,由2台三相四線15KW恒速恒頻組合式液壓傳動發電機(提供115/200V,400赫三相交流電115V,400赫單相交流電)及其配套設備組成。應急電源為1台DBL—500A型單相變流機提供115V,400赫單相交流電,1台20GNG-40型鎘鎳蓄電池,提供24V直流電。此外,機上還裝有三相四線制115/200V、400赫的交流地面電源插座和直流電源插座,提供地面維護、發動機啟動所需的電源。
4.燃油系統:機身共有10個軟油箱,機內總載油量6540千克。副油箱載油量1000千克+2×600千克或3×1000千克。
5.操縱系統:包括主、輔操縱系統。
6 .冷氣系統:由主冷氣系統和應急系統組成。

動力裝置
2台渦扇—9型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最大靜推力5341公斤,最大加力推力8渦扇—9型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  渦扇—9型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
927.8公斤;數字式燃油調節系統,收斂擴散可調噴管。
渦扇—9型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為20世紀70年代中國從英國引進的“斯貝”MK202型發動機的生產許可證生產而來。1975年12月13日,中、英雙方簽訂了“斯貝”MK202型發動機的引進合同,中國可以按許可證在國內生產組裝該型發動機。“斯貝”MK202引進后,由西安航空發動機廠負責試制生產,國內稱其為渦扇-9發動機。由于種種原因,渦扇-9一直沒有完全實現國產化。直到2003年7月17日,國產化渦扇-9終于通過國產化工程技术鑒定,獲准投入批量生產。實現全國產的渦扇-9被命名為“秦嶺”。

電子設備
1.飛控系統:
1套KF—1型三余度三軸增穩數模混合自動飛行控制系統,
1台8415型數字式大氣數據計算機(ADC)
1套HZX—1B型航向姿態指示系統
1套安全高度預警系統(SAW)
2.火控系統:
1部232H型多用途火控雷達(后期換裝JL—10A型神鷹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
1套HK-13-03G型平視顯示器(含火控計算機)
1套空艦導彈火控系統
2套多功能單色液晶顯示器
1套多功能彩色下視顯示器
1套型頭盔瞄准器
1台數字式任務計算機
1套1553B綜合數據總線系統。
3.導航系統:
1套HG—563GB型慣性/GPS組合式導航系統
1套210型多普勒導航系統
1部WL—7型無線電羅盤
1部265A型雷達高度計(后換裝271型)
1部XS—6A型信標接收機
1套HGY—10B型IFF/ATC應答機
1套微波著陸系統(MLS)
1套儀表著陸引導系統。
4.通訊系統
1部170型HF短波單邊帶電台;1部651型VHF/UHF超短波電台;1套483D數據傳輸/塔康系統;1套JT—型機內通話器
5.電子對抗系統
1部605B型敵我識別器
1套RKL—800A型綜合電子對抗系統(AAP)(包括1台KJ—8602/RW-1045型雷達告警接收機)
1套綜合電子自衛智能計算機
1台960-2型噪音式電子干擾機(后換裝KG—8605型)
1台KG—8601型應答式電子干擾機
1台KZ—8608型電子偵察機
2套941—4G型紅外/無源電子對抗系統(紅外誘餌/干擾箔條發射器)

武器裝備
1.航炮:1門23—3型23mm雙管航炮,備彈200發
2.外掛:機腹下1個外掛點,是760升/1400升副油箱專用掛點;其他掛點可掛組合式炸彈掛架、導航吊艙、瞄准吊艙、偵察吊艙、電子對抗吊艙、空地彈、空艦彈、PL—8、9/9C等型近距空對空導彈等;翼尖掛梁為2枚PL—5B/C/E專用掛點;機翼下共有4個外掛點(后期型改為6個)。
空對地精確制導武器:YJ—88型空地導彈、YJ—91型反輻射導彈、500KG激光制導航彈
空對艦導彈:YJ—8K、YJ—81K、YJ—82K、YJ—83K系列、Kh-41型
火箭發射器:57mmHF—7C/D型、90mmHF—9型、130mmHF—14型
航彈:50—500公斤低阻常規航彈、反跑道航彈、反坦克子母航彈、子母彈箱

火控系統
具有較先進的武器火控系統,首次在國產作戰飛機上采用數據總線為核心的作戰系統。主要由多功能雷達、空艦導彈火控、平顯、大氣數據系統、機載計算機系統總線、慣性/GPS導航系統和控制增穩飛控系統組成。可以多種攻擊方式對地、海攻擊。據悉,“飛豹”雷達搜索范圍為150千米,射控雷達范圍為100千米。該機采用了先進的機載設備和成品,采用最新的設計規范,在國內最早使用了數據總線與數字技术進行各系統的綜合。計算機系統包括六台數字計算機,以HB6096(ARINC429)規范串行數據傳輸。總線采用廣播通方式,4個發送器,每個配置一條總線。4個發送器分別為大氣數據計算機、慣導/GPS組合計算機、導彈火控系統、平顯火控系統計算機服務。

殲轟-7采用慣性和全球定位組合導航系統,導航定位精度高,利于飛機在海上和陸上作戰。飛機配備了短波電台和超短波電台,保證了各種條件下通訊的需要。由全向告警裝置和有無源干擾裝置構成的電子對抗系統、使飛機的自衛能力和生存能力大大增强。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和火控系統交聯,提高了飛機的攻擊精度,多功能的雷達和平顯的使用,為飛行員提供了良好的作戰手段。寬敞、明亮、舒適的座艙有利于作戰效能的發揮。可靠性增長和多次維修性的改進,使飛機具有良好的固有可靠性、維修性。完整、高效的綜合保障系統、能有效地保證飛機完成作戰和訓練任務。

殲轟-7裝備了海軍航空兵,並已完成評估和定型工作,后續量產型仍按照原計划穩定進行中,但產量不會太多。總的來說,殲轟-7是中國完全自行設計研制的機型中非常成功的一例,而且是真正的“自行設計研制”而不是仿制。在研制過程中,殲轟-7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藝、新機載設備,設計與工藝結合,保證了繼承性。采用系統工程的管理辦法,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確保了科研目標和戰术技术指標的實現,並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

例如:殲轟-7飛機是中國第一個完全自行設計的殲擊轟炸機;是第一個自覺進行可靠性和維修性補充設計的機種;是第一個地面試驗、試飛規模最大、過程最全、試飛架次最多的機種;是中國第一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管理系統研制全過程的機種。據公開消息判斷,殲轟-7裝備初期,可靠性較差。為此火控計算機進行了一定改進,提高了火控雷達和火控計算機可靠性、精確度,改進了導航、通訊,使火控雷達的可靠性提高了5倍。同時屏幕顯示性能得到了提高,操 作更趨向直接和簡捷,提高了作戰效能,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殲轟-7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改進,是航空部607所的JL-10A“神鷹”脈衝多普勒雷達。海軍計划將JL-10A用于殲轟-7,取代原有的單脈衝雷達。“神鷹”雷達是一種真正的脈衝多普勒平板縫隙天線雷達,其對地工作模式相當好,波束掃描可獲得地面成像。一共有中程攔截、近距格斗、對地/海攻擊、輔助導航等11種工作模式,具有邊搜索邊跟蹤模式和多目標攻擊能力。上視和下視搜索距離分別為80和54千米,上視和下視跟蹤距離分別為40和32千米。工作波段是X波段。該雷達的重點在于以毛士藝主持的“機載多普勒銳化處理器的研制”項目。1995年,“神鷹”工程的原型雷達上通過試飛成功,獲得了中國第一幅機載實時的DBS圖像。在試飛中,實時的將雷達探測到的地面信號轉換成圖像,2秒內即可輸出在屏幕。

2001年3月,機載多普勒銳化比例提到了32:1,分辨率大大提高。試飛員能清晰看到三門峽大橋、山溝、岩層等。但這一銳化比率無法與美國雷達相比,美國雷達早已達到了局部48:1、60:1的高分辨率。32:1的分辨率實際上用處不大,仍需進一步提高。此后,該雷達性能不斷提高,據稱至2004年607所正在為該雷達增加合成孔徑成像功能。但海軍已對607所的這一真正的脈衝多普勒雷達表現了極大興趣,非常重視。這一雷達對迫切需要對地精確探測制導火控手段的空軍也有較大意義。1999年10月1日,六架“飛豹”在天安門廣場參加了國慶閱兵。之前的9月20日,其中一架“飛豹”在訓練中機頭意外擦傷,603所奮戰了三天兩夜,動用了部隊運輸機緊急運送結構强度專家龔鑫茂副總設計師等前往搶修,經過先切除、再校型、該換的零件就地加工的工作,終于使這架飛機准時重返藍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公開的“飛豹”圖片中,右平尾前方的箔條/紅外誘餌發射器和一些細節都被官方媒体處理掉了。

殲轟-7裝備了海軍航空兵,並已完成評估和定型工作,后續量產型仍按照原計划穩定進行中,但產量不會太多。總的來說,殲轟-7是中國完全自行設計研制的機型中非常成功的一例,而且是真正的“自行設計研制”而不是仿制。在研制過程中,殲轟-7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藝、新機載設備,設計與工藝結合,保證了繼承性。采用系統工程的管理辦法,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確保了科研目標和戰术技术指標的實現,並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

新型飛豹
飛豹總設計師唐長紅說:“新飛豹完全脫胎換骨,飛行能力、操縱性能、載彈量、作戰半徑、機動性都有極大提高,不用續航可飛抵西沙,完成保衛領海的使命,轟-7A型轟炸機是中國第一種較現代化的中程打擊機,自出現便不斷參加包括台海演習在內的沿海演習。”

———飛豹開創了中國全機數字化設計的先河,設計出中國航空史上第一架全機數字樣機,這標志著中國飛機設計手段的革命和與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接軌。 

———首次在國內實現全機電子樣機協調和預裝配,實現了飛機研制從設計到生產的無紙化模式,提高了設計生產精度,降低了研制成本。當年,美國波音用777炫耀從設計到生產的無紙化模式,讓中國人驚嘆了一把。2000年,中國自己研發的這類軟件開始出現在珠海航展展台。

———首次研制出中國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綜合航電火控系統。它是目前國內包含分系統最多、管理武器最多、實現功能最多、擴展能力最强的航電火控系統。這項技术一直以來被國際嚴密封鎖,也是制約中國戰機戰斗力的關鍵技术。唐長紅說,綜合航電火控系統就是飛機的腦袋,指揮飛機的神經系統。它的任務是: 看得遠,打得准。
———建立了國內第一個虛擬產品管理系統標准。

老飛豹裝著一顆“洋心”———英國斯貝發動機,新飛豹呢?唐長紅很自豪地說:“新飛豹的發動機也為國產。”這是一個讓人振奮的消息,一位飛機設計師說,中國具有一流的氣動設計能力,但落后的發動機總拖后腿。

雖然有關數據不得披露,但新飛豹仍被認為是中國載彈能力最强、航程最遠、作戰半徑最大的殲擊轟炸機,可掛載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和非制導武器,可實施敵防區外遠程精確打擊。它以對地、對海攻擊和低空突防為主。去年,新飛豹受命參加中俄聯合軍演,在異域作戰中,新飛豹超低空雙機跟進齊射,發發命中。參加聯合軍演的各國官兵給予很高評價。
———2007年11月26日中國首次公開南海艦隊新飛豹遠海超視距攻擊,飛豹具備了超視距打擊能力。

———北海艦隊飛豹戰機演練夜間海上遠程奔襲作戰,完成了夜間攻擊演練,使飛豹具備夜間突襲打擊能力。
研制新飛豹的是中航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軍令狀”給一飛院的研制時間只是常規周期的一半,一飛院闖過了一道道難關,將戰機的性能和戰斗力提升了整整一代!

殲轟-7B“隱身飛豹”
2011年6月8號,各大軍事網站都出現了一架陌生戰機的部分機頭照片,據稱是沈陽某軍事機場在研制新型號戰斗轟炸機,大家立馬就想到可能是飛豹的隱身改進版,或者就是新型戰斗轟炸機殲轟-8。第二天,俄羅斯的新聞網站就做出相關報道,但中國目前沒有做出官方回應。

這張照片很明顯是用手機偷拍的,雖然照片比較模糊,但是用電 腦技术很難做出這樣的照片。從照片可以看出這是一架雙座戰斗機,而且這架飛機使用的是DSI進氣道(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這種先進設計的進氣道技术只有美國和中國擁有,美國只在F-35上設計使用,而且技术不成熟,所以應該不可能是美國研制的飛機。中國已經用有相當成熟的DSI進氣道技术,已經設計出殲10-B,FC-1“梟龍”(巴基斯坦稱JF-17“雷電”)和最新的殲-20隱身戰斗機。更可以從照片看出來,機身表面無任何鉚釘連接,很明顯是經過隱身設計的,但它沒有像殲-20一樣涂有隱身漆。

如果消息證實,這架飛機就是和殲-20一起發展的隱身戰斗機項目,也是中國研制的第二架隱身戰斗機,那麼中國戰斗機研制就達到了世界的先進水平。要是殲-20與殲轟-7B(或者稱殲轟-8)都服役的話,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裝備隱形轟炸機和四代戰斗機的國家,但中國官方目前未給出任何回應。

俄媒報道據俄羅斯《紐帶》網6月9日報道,日前一張疑似中國某新型戰斗機部分機体的照片出現在了互聯網上。雖然從照片上只能看到這架戰機的進氣口側面和部分座艙,但已經可以非常明確地判斷出,該機與中國空軍現役的任何一型戰機在外形上均存在著明顯差異。同時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架雙座戰機。

俄媒体稱,從這種照片可以看出,這架神秘的戰機在機体結構上采用了可降低雷達發射截面的隱形技术,而且還采用了與JF-17和美制F-35相似的“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DSI)。

俄媒稱,有消息人士透露,該照片上記錄的是中國與J-20項目平行發展的另一型第五代戰斗機。不過,還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曝光的這種戰機很可能是中國軍方現役JH-7“飛豹”殲擊-轟炸機的改進版本——采用了隱形技术的JH-7B。目前,中國軍方共裝備有大約70架JH-7A型殲擊-轟炸機。這種雙座戰機的最大飛行速度為1800千米/小時,作戰半徑達1700千米,裝備的主要武器包括一門23毫米機炮,此外,該機的外掛架上還可掛載多達9噸的各型彈藥。

俄媒稱,此前曾有報道稱,中國還正在研制多種型號的新型作戰飛機,其中包括:J-17型遠程殲擊-轟炸機(可能為俄制蘇-34的仿制品)和J-19(更為重型版的J-11B)。不過,中國官方至今從未證實過這些計划的存在。

編輯本段外界評價就“飛豹”戰機的可靠性與實用性,常對中國新型武器說三道四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也表示肯定。2012年6月出版的該雜志稱,發展中國家的空軍不一定非要好高騖遠地追求先進多用途戰機,掌握自己能夠熟練運用的成熟機型才是正確之路。對中國空軍而言,“飛豹”正是這樣的理想選擇。同時,中國海軍航空兵也在持續換裝該機。

綜合媒体披露的情況,“飛豹”確實是一款適合中國國情的戰機。按照《漢和》的說法,該機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相當全面,多功能火控雷達、電傳操縱系統、地形跟蹤系統應有盡有。不僅如此,與“飛豹”搭配的精確制導武器也實現了全面國產,如KD-88電視制導導彈、“雷霆”激光制導炸彈、YJ-91反輻射導彈等。考慮到其7噸左右的載彈量和超過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飛豹”的總体戰斗力並不遜于從俄羅斯進口的蘇-30。

意外墜機飛豹戰機墜毀
2011年10月14日上午,上午10點47分,2011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在陝西省蒲城縣內府機場舉行飛行表演時出了意外,一架國產飛豹戰機在從東向西表演低空飛行過程中突然失控,墜毀在觀眾區以西約2公里的地方。當時飛機上有兩名飛行員。跳傘者降落傘未完全打開

10月14日下午,大會組委會為此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大會組委會成員何亮說,10點47分,一架飛機在參加通航大會飛機表演完成通場任 務后,在返回途中發生了事故,墜毀在蒲城縣黨睦鎮董樓村二組鹽堿沼澤地中。一名飛行員跳傘生還,另外一名正在搜索,地面沒有傷亡。大會組委會在事故后,根 據應急預案立即啟動了應急機制。事故現場正在處理中,通航大會其他活動飛行表演將繼續進行。

據悉,飛豹戰機在表演一個俯衝動作時沒有拉起來,墜毀在觀眾區以西約2公里的地方。電視畫面顯示,跳傘者降落傘沒有完全打開。

空軍未派飛機表演
昨日,中國國際通航大會組委會的相關負責人證實,失事飛機是飛豹飛機。跳傘飛行員沒有受傷,失蹤飛行員還在尋找。該負責人介紹稱,目前,飛機墜毀的事故原因調查將要啟動,民航西北局也已介入調查此事。

國家級陝西航空經濟技术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金乾生在其微博中稱:“通航大會發生墜機事故,作為執委會成員,我很難過,也很內疚!”他同時 表示,會前制定了應急預案,事發后兩分鐘內啟動應急機制,因飛機墜落沼澤中,救助難度大,目前仍在盡最大努力施救。家屬工作安排專人在做。

2011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13日在西安開幕。本屆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由陝西省人民政府、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共同主辦。按照計划,14日至16日在陝西蒲城內府機場進行三天的動態飛行表演及靜態展示。14日下午,記者向中國空軍機關有關部門證實,空軍沒有派飛機 參加2011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飛行表演。

■ 現場
戰機扎入沼澤五六米深
附近村民介紹,跳傘飛行員落地有緩衝,傷勢無大礙
據現場目擊者張先生稱,昨日一大早,他就在通航大會的觀眾區看飛行表演。10點45分左右,有一架直升機正在空中巡航,而一架固定翼戰 斗機飛上天空后,先是由西向東飛過表演區,隨后又掉頭由東往西飛行。張先生回憶,當時現場主持人介紹飛機是殲轟七“飛豹”,出自中國試飛院。

戰機垂直墜地起火燒成殘骸
張先生稱,飛機起飛后做了一系列表演動作,在由東往西飛行時,飛機離開觀眾區大約3公里,在空中做了一個動作后准備掉頭。“當時以為它 會做下一個動作,沒想到垂直往下掉。”張先生說,飛機在下墜時,機身有些旋轉,並發生偏移。不久,從飛機中彈射出一名飛行員。隨后飛機墜地躥起火焰。張先 生稱,由于現場比較吵,飛機爆炸的聲音並未聽清楚。據現場觀看表演的程先生稱,目視飛機墜毀前飛行高度約500米。事發后,在空中巡航的直升機立刻往墜機 現場飛去。

張先生稱,墜機后趕到現場的附近村民介紹,墜機時約有四五十米高的大火,但火很快變小。飛機扎入地里形成一個大坑,約有五六米深。因火勢凶猛,飛機几乎燒成灰燼,只剩下殘骸。

搜救人員用鐵鍬挖掘救援
飛機墜毀的地方在內府機場航站樓西約兩公里處,記者看到這一片都是鹽堿沼澤地。由于墜機地點距離道路非常遠,記者沒能進入到現場。董樓 村一位村民說,墜機地點距離他們村還有一公里的距離,他在墜機后曾經到過距離飛機墜毀100米的地方,那里是他們村在沼澤地和鹽堿地里種的棉花。他看到飛 機機頭深深地扎在沼澤中。由于大型機械無法作用,搜救人員用鐵鍬進行挖掘搜救。

據張先生稱,離墜機點大約300米外,現場已拉起警戒線。武警、特警、醫生以及消防隊員等正在參加救援。現場的棉花地被燒掉很大片,空 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焦糊味。張先生說,他從附近目擊村民處了解到,主駕駛員跳傘成功,落地點離墜機點大約300米。因為此前几日大雨,這里的泥土很松軟,駕 駛員落地有一個緩衝,傷勢並無大礙,隨后被趕來的救援人員救起,送到醫院。這名獲救飛行員身高不到170cm,体型偏胖。

■ 探因
墜機或因飛控系統出現故障
中國空軍曾參與飛行表演的一位軍方人士告訴記者,一般在飛行表演前,飛機都要進行全面的檢查。該人士稱,一般發生飛行事故主要有三方面 原因,一種是飛機突然出現的機械故障,第二種是飛行員操作失誤,第三種是撞到飛鳥等不可預測的原因。從目前的情況看,三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尚不能斷定是 何種原因導致事故,必須進行調查后才能得出結論。

有軍事專家指出,“飛豹”安裝兩台穩定、可靠性好的斯貝仿制型發動機,之前保證了9年1600架次定型試飛,因此發動機技术相對穩定,尤其是單台發動機即使有故障也不至于失速墜毀,而兩台發動機同時故障的几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推斷是飛控系統故障的可能性較大。
此外,“飛豹”的座艙為串列式雙人全密封座艙,裝2台HTY-2C型零零雙座指令程序彈射坐椅。按此設計技术規范,這次事故完全滿足安全設計要求,不應該出現彈射坐椅一個打開,一個沒打開的情況,這也是需要嚴格檢查的地方之一。

2009年7月19日,殲轟-7A曾在中俄舉行的“和平使命-2009”聯合演習期間墜毀。機上兩名飛行員犧牲。

事故原因
有軍事專家指出,“飛豹”戰機安裝兩台穩定、可靠性好的斯貝仿制型發動機,之前保證了9年1600架次定型試飛,因此發動機技术相對穩定,尤其是單台發動機即使有故障也不至于失速墜毀,兩台發動機同時發生故障的几率更低,所以推斷是飛控系統故障的可能性較大。

據介紹,“飛豹”的座艙為串列式雙人全密封座艙,裝2台HTY-2C型零零雙座指令程序彈射座椅,彈射速度范圍0-1000公里/小時,彈射高度范圍0-21000米。按照此設計技术規范,這次事故完全滿足安全設計要求,不應該出現彈射座椅一個打開、一個沒打開的事情,這也是需要嚴格檢查的地方之一。

飛豹戰機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制的全天候多用途殲擊轟炸機。該機主要裝備海軍航空兵,是解放軍作戰飛機中耀眼的明星。其早期被稱為空7,199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飛豹首次公開亮相,引起國內外媒体高度關注。

目前該機的改型殲轟-7A已具備全天候的精准對地攻擊能力,這款戰機既能對地對海攻擊,又具有一定的空戰格斗能力。

飛豹戰機可配備反艦導彈、激光制導炸彈以及火箭巢等武器。座艙為串列式雙人全密封座艙,前座為飛行員,后座為領航員兼武器操作員,隨著解放軍近年來對飛豹戰機的不斷改進,多種型號的飛豹變型機也不斷出現,大幅提升了飛豹的戰斗力。

此前,1架殲轟-7A型戰斗轟炸機曾在2009年中俄演習現場墜毀。

飛行員遇難
據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執委會相關人士介紹,飛機失事時離地面很低,后艙飛行員彈射出艙,降落傘打開,沒有大的問題,現正在醫院檢查,前艙飛行員確認遇難。...<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a19670126 發表於 2013-2-24 12:23 PM

總認為隱身飛豹和殲16有重覆投資的感覺,既然殲16也批次生產,
表示符合老共海軍航空兵的需要,西飛這時候推出隱身飛豹,老共海
軍有需要到這麼多款飛機嗎??西飛好好全力發展運20豈不更好,莫
非只是為了養活西飛??

璿云 發表於 2013-2-24 01:15 PM

載重還是不如SU系列的.引擎和航電還要加強才行.外型還是很難看

chriswong1122 發表於 2013-2-24 02:34 PM

飛豹的載彈和航程都不錯~但RCS還是挺大的~對抗美日的海上艦隊的話~突防可能性和存活率會很低~
新飛豹我想會在外形和吸波複合材料方面下功夫~

5901 發表於 2013-2-24 03:41 PM

新飛豹就是升級了航電,沒有隱形豹子。這是小殺器啊,一架帶四枚反艦彈的話,一個中隊不得了。<br><br><br><br><br><div></div>

yastern 發表於 2013-2-24 06:45 PM

這戰轟機有一定的定位 沿海周邊就靠他了 中國對第一擊是相當重視的 打的準打的穩

微笑的羅生門 發表於 2013-2-25 01:28 AM

現代的戰爭最重要是制空權..都是以空制海 以空制陸的..{:37:}

amazon373 發表於 2013-2-25 03:05 AM

這個型和 ORAO 兀 鷹 差在那 比較大? 比較胖?  前複輪 還有肚子裡的貨?  美洲豹 和 F-1 就不湊熱鬧了

kumanest 發表於 2013-2-25 06:38 AM

資料都已經這麼透明化
相信離退役或是退居二三線
時間已在不遠吧
不過要先取得制空權這個重點就是最難之處

天朝主義 發表於 2013-2-25 10:03 AM

chriswong1122 發表於 2013-2-24 02:34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飛豹的載彈和航程都不錯~但RCS還是挺大的~對抗美日的海上艦隊的話~突防可能性和存活率會很低~
新飛豹我想會 ...

制空權是關鍵,即便雙方制空戰機都打的損失殆盡,優勢依然會在中國這邊

150架FB加上H6的載彈量,足夠突破世界上任何一支海上艦隊的防御系統,任何一支海上艦隊的防御導彈數量,都不足以防御它們的飽和攻擊

至于有人說什麼“RCS、外形落后”,只要沒有一架制空戰機的阻攔,看不看得見FB和H6飛過來,都沒差~...<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polan_pola 發表於 2013-2-25 12:40 PM

天朝主義 發表於 2013-2-25 10:03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制空權是關鍵,即便雙方制空戰機都打的損失殆盡,優勢依然會在中國這邊

150架FB加上H6的載彈量,足夠突 ...

前提是要打掉對方所有制空,對著是其餘軍事大國,這才是主要問題
若是不計傷亡的實施飽和攻擊,多用幾次自己已經吃不消...<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W050263AW 發表於 2013-2-25 02:03 PM

自行研發路是很艱辛的
但是得到的成果卻是永久的經驗
這是什麼都比不上的{:49:}

comeon1001 發表於 2013-2-26 04:46 AM

也許性能還說得過去,但是工業設計上和西方差距明顯啊

uniekun1 發表於 2013-2-27 05:22 PM

中國在發動機方面還要走很遠的路才能追上歐美各國呢!其他方面都可以說是頂尖水平了吧!!

bacoolbl 發表於 2013-2-27 08:03 PM

kumanest 發表於 2013-2-25 06:38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資料都已經這麼透明化
相信離退役或是退居二三線
時間已在不遠吧


該機是共軍對地對海主力,制空權和飛豹沒啥關係,在j-16量產之前飛豹地位不可動搖。<br><br><br><br><br><div></div>
頁: [1] 2